馬來西亞在地美食– 印度煎餅

馬來西亞在地美食– 印度煎餅

漆黑的鐵板周圍閃亮著油光,師傅在一旁使勁地搓揉著麵團、再俐落地將它們分散成小球狀。只見師傅隨機地選擇一顆白球,和油、搓揉、壓平、再和油、搓揉,轉眼間整個麵團均勻的泛著油亮。剎那,師傅拾起麵團,用熟練的手勢將其旋轉,一手支撐著重心,一手翻動著面皮,就像灌籃高手把玩著籃球一樣,面皮神奇地越變越薄、越變越大。師傅果斷地將薄到透光的面皮放至鐵盤上,再迅速將其堆疊成厚實的麵餅狀,兩手拿著鍋鏟一陣鏗鏗鏘鏘,重覆動作個幾次,蓬鬆且美味地印度煎餅就可以上桌了。

印度煎餅是我們來到浮羅(Balik Pulau)的第一餐,那時已經是傍晚時分,傻不隆咚的我們在英國朋友的帶領下糊裡糊塗的就來到了民宿路口的印度餐廳,友人並自作主張地替我們點了兩份印度煎餅。

在馬來西亞的馬來餐廳或是印度餐廳,多半都可以看到印度煎餅的身影,而且它們穿梭在每日三餐之間。當地人稱它為Roti canai,Roti是麵包的意思,而canai的來由則由許多種。有些人說是來回壓扁之意、有些人則說是因為印度煎餅來自印度的Chennai城,而許多在初期來到馬來西亞這片擴土打拼的印度人多半來自Chennai,因為原料取材容易且便宜,因此流傳到現在。不論來由如何,印度煎餅都是一道簡單、平價,卻充滿歷史訊息和回憶的餐點。

印度煎餅的口味有許多種,Roti Canai Bawang 是洋蔥口味的、Roti Telur 則是加蛋的煎餅;如果想要更多不同蛋的型態,Roti Plaster 是像台灣的蛋餅一樣會加上已經打散的蛋汁、Roti Cotek 則是加上半熟蛋的;而Roti Pisang 是著名的香蕉煎餅、Roti Planta則是牛油口味。

此外,根據每間店家不同,他們也會提供以咖喱為基底的不同沾醬,不論是雞肉、牛肉,或是魚肉口味,或辣或甜,搭配著餅皮都非常對味。

師傅把麵皮在黑色煎盤上來回煎烤,當餅皮周圍稍微顯露些金黃後再次翻面,就這樣不厭其煩地重複動作,直至餅皮顏色從金黃轉為一些焦黃。起鍋後師傅還會用雙手再次將餅皮拍鬆,因此咀嚼的口感層次分明,焦黃處充滿嚼勁,但內層卻是柔軟又帶點麵團香。當午餐或晚餐時間,點完主餐後也可以再加點一份Roti Canai,另外點上一杯沁涼的飲料,就能在炙熱的馬來西亞街頭,享受樸實無華卻踏實美味的一餐了。

下回來到馬來西亞,別躊躇在看似不起眼的小餐館前不敢進去,勇敢地開口點一份Roti Canai 吧!找個可以看見街景的位置坐下,在蓬鬆柔軟又富有嚼勁的餅皮間,細細品嚐專屬於馬來西亞的味道吧。

餐廳資訊:

早餐:Pak Ku Roti Canani (週一公休)

地址:Jalan Titi Teras, 11000 Balik Pulau, Palau Pinang, Malaysia.

晚餐:Restoran KALIK

地址:Jalan Quah Sin Kheng, 11000 Balik Pulau, Penang, Malaysia. (MayBank斜對面)

若要前往英文版本,請按綠色背包→

If you want to visit the English version, please click the green backpack.→

Love and Share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